昨天看到某郭董發表高見,建議台灣也應該要開放在大賣場施打疫苗,這樣環境比較舒適,也不會增加醫療院所的壓力。蔡醫師看完覺得笑一笑就好,不用太當真。為什麼?
第一,歐洲各國我不太敢說,但以美國為例,他們的疫苗數量是供過於求,而且有很多民眾主觀意識強、拒絕打疫苗,所以美國不斷祭出獎勵措施,鼓勵大家打疫苗。台灣剛好相反,疫苗供不應求,目前主要還是由政府分配,民眾沒辦法想打就打。
第二,在美國看醫生貴到哭,而且要看到醫生也不是那麼容易,如果只靠醫療院所打疫苗,那全國的疫苗覆蓋率一定慘不忍睹。台灣剛好相反,走幾步就有一間診所,而且診所幾乎都在政府(健保)的掌控之中,不用你要用誰?
第三,台灣鯛民,世界有名。打疫苗前緊張兮兮、挑三揀四,打疫苗後出現任何毛病都怪到疫苗頭上。除非大賣場有常駐醫師(怎麼可能有這種人力),負責注射前的評估、以及注射後的疑難雜症,不然鯛民每天來跟你鬧,大賣場應該很快就關門了。
不過郭董只有一點說得還算有理,就是不要增加醫療院所的壓力。郭董打疫苗付了35美金(約1000台幣),在台灣打疫苗不但不用付錢,診所還要負責搞定人力、疫苗的存放、施打、承擔病人出現不良反應的風險,然後政府只給你區區140元(是台幣不是美金)。怎麼想都覺得不划算,有診所加收100元掛號費還被民眾罵翻,想想也真是可悲。
說真的,如果台灣也能開放大賣場施打疫苗,我一定舉雙手贊成,只不過上述三點的難關,恐怕是一關也過不了。